“绝技”,北斗赋农!收玉米、割水稻……又是一个丰收季

  央视网消息:田间稻谷黄,秋收近尾声。金秋十月,广袤田野上绘就了一幅幅绚烂的丰收画卷。北方收玉米,南方割水稻,杂粮和水果等经济作物也陆续成熟。又是一个丰收季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。

  科技赋能土地改良 盐碱地变成新粮仓

  在吉林大安,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,眼下正飘满稻香。这里是如何变成“米粮仓”的?2024年水稻收成如何?

  农机往来秋收忙 亩产突破600公斤

  眼下,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的3000多亩盐碱地水稻正在抢收。这一穴水稻长出了28穗,穗粒数能达到130粒左右。前段时间,这里组织了一次测产,水稻千粒重达到28克,亩产突破600公斤,较2023年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,创造了这片稻田的亩产纪录,这样的产量几乎接近黑土地水稻良田的产量。

  不毛土地变良田 新材料改良盐碱地

  这片稻田一路之隔就是未改良的重度盐碱地,白花花一片,土壤板结较为严重,pH值一般都在9.5以上,不适合作物生长。

  盐碱地在吉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。2012年以来,吉林西部地区整治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,形成了工程、物理、农艺、生物等多种改良措施,其中就有一种新材料——有机硅改良剂。

  这片田采用的是有机硅改良剂来治理的盐碱地,选取同地块的盐碱土溶于水中,加入有机硅后,土壤和水快速分层。可以看到,有机硅具有较强的亲土性,可以和土壤包裹一起,阻断盐分吸收,从而达到降碱和改变土壤板结的作用。这能让水稻更好地扎根生长,浑浊的水变清澈,也可以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,有效治理重度盐碱土壤。

  近年来,当地不断探索盐碱地治理方式,目前已累计改良盐碱地30万亩,扩充粮食增产的“潜在粮仓”。

  加快秋收进程 全省水稻收获超九成

  除了科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,吉林省也在持续加大水稻品种研发力度。这片稻田中,推广种植的一款长粒香品种和另外一款小粒型超级稻,都具有较强的抗盐碱、抗倒伏的特点,为盐碱地上增产提供良种保障。最近几天,吉林多地出现雨雪天气,农户也在加快秋收进程。截至目前,全省粮食作物已收获超八成,其中,水稻收获超九成。

  水稻收割之后,大安市的一些种植合作社对稻谷实行仓储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,日加工新米能力达到60吨左右。水稻收获后,存入恒温米仓,再进行打磨、色选、包装,助力秋粮颗粒归仓、新米锁鲜上市。

  收割机全程机械化作业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

今日签到
搜索